close
即使努力生活了,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成為得不到保護的人,一個人孤獨地、飢餓著迎來生命的終點,曾經拯救了他人的人卻得不到救贖,僅僅是一句不公平、又或者無可奈何,都彷彿是對生命的褻瀆。
讀完中山七里的《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令人聯想到另一本同樣以社會福祉為題材撰寫的《惡夏》(染井為人著),得不到保護的人說的是那些沒有被生活安全網給接住的人們,惡夏寫的則是一個普通人如何一步步沉淪,最終變成那些得不到保護的人,無論處於哪一方,都是地獄。
台灣的餐飲店有提供所謂的愛心餐、待用餐等服務,看到書中的惠婆婆貧困到吃面紙止飢,最終孤獨餓死家中,要是日本也有這樣的制度,是不是像惠婆婆這樣的人就不至於餓死了呢?不,我想也未必吧,即使提供了類似的服務,真正認真善良的人,恐怕也羞於開口尋求幫助,最終反倒是那些會透過耍小聰明詐取社會救濟金的人得利,書中有一段主人公利根的獨白讓人印象深刻,他曾經是坐過牢的人,明白獄中生活的安逸,就算是罪犯也會因為納稅人的稅金而有牢飯可吃,社會救濟金與牢飯,同樣都是由納稅人的稅金來支付,真正需要錢來過日子的人反而不一定能得到幫助,那還真不如吃牢飯去吧!說到吃牢飯,前陣子也讀了另一本叫做《一橋桐子76歲的犯罪日記》同樣也說到了貧困老人的生活現狀,書中的一橋桐子也是因為生活過不下去了而考慮透過犯罪想要吃上免費的牢飯,貧窮與飢餓會衍生出很多犯罪,關於吃不飽的怨恨,主人公利根曾經將之簡稱為為肚子餓的怨念,雖然聽起來就像玩笑話一樣,可那真不是開玩笑的。
舉目無親、口袋空空,人一旦落到這樣的地步,或許就會變得什麼也不在乎了吧。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