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2020年)──母愛還是母礙?
最初看見劇名定為Mother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坂元裕二在2010年推出的同名連續劇,兩部劇雖然有著相同的劇名,一樣以母愛為主題,但劇中的孩子卻迎來了截然不同的結局。本劇中文劇名譯作母子情劫,這個劫字,譯得巧妙,劇中的秋子的母愛,對兒子來說根本是母「礙」,是造成一切悲劇的劫數。
十七歲的周平在最後扛下了一切,等著他的是十二年的刑期,社福姐姐問他:「為什麼選擇承擔了一切?」周平回答道:「只要在這裡(監獄),我就能按時吃飯,還可以看書。我……愛我的媽媽。我應該怎麼做才好?她一個人無法生存。」
周平的身體雖然長成了青少年,可內心還是那個只要媽媽一喊「周平」,他就會義無反顧地去為母親做到所有事的小男孩,不管是去偷、去騙,還是手刃無辜的生命,周平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非善惡在那他腦海裡都是很模糊的概念,他只知道母親對他說過的:「我只有周平了。」
哪怕我看到最後都很難理解周平對於母親那種無條件的付出,也許對周平來說,母親秋子的存在就是他的生命意義也說不定,對連小學都沒能上完的周平而言,母親秋子和妹妹冬華就是他的全世界。
劇情進展到後半段,每當周平因為秋子的命令而去犯罪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個在沒電也沒熱水的公寓裡,獨自啃著干巴巴的泡麵的小男孩,那一次,秋子消失了六天,那六天裡周平經歷了什麼呢?電影雖然沒有拍出來,但後來每當秋子說起「要是不給錢,媽媽就不回家」,或是「要是你不去做,媽媽就要帶著冬華一起消失」之類的話時,周平的眼神裡透露出的不安,就足以讓觀眾懂得周平內心的恐懼。孤獨之於周平,是比好幾天沒飯吃的空腹感更致命的威脅。
其實周平的成長過程中有不少人願意幫他,劇情後段出現的社工姊姊甚至帶周平去上學了,初次接觸到「學習」的喜悅的周平,在母親要和情人離開福祉設施時,第一次說出了違逆母親心意的話,周平說:「我能不能留在這裡?我想上學。」
那是本劇裡周平第一次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但可惜的是,周平最後還是順從了秋子的心意,留給社工姊姊的那一句「抱歉」,歪曲的字跡,一如他一路走來的人生軌跡。
對於周平在裁判時承擔一切的決定,社工跟律師都難以理解,社工姊姊用周平也能懂的方式問道:「說謊是不行的,說謊是壞事你知道嗎?」
周平的眼神裡盡是茫然,他說:「我……自從生下來以後,沒有一件事做得好,但我愛我媽媽也是一件壞事嗎?」
我想周平他是真的不理解,愛雖然沒有對錯,可是秋子這個人,她不應該擁有孩子。
當律師指責秋子是個失格的母親時,她回嘴道:「我想怎麼養周平都可以,他是我的孩子,他是另一個我,我給了他作為一個男孩所需要的所有的愛,我要怎麼養他,都與你無關不是嗎?」
這就是秋子的態度了,從片頭開始她就不停地指責周遭的人,自身的不幸都是別人的錯,反省並不存在在她的思考範圍,一無所有的她,把孩子當成擋箭牌去和社會規則對抗,她不工作、好賭,從別人手裡拿不到錢的話,就指使周平利用孩童的純真作為武器去換取他人的同情。
我看完劇在想,為什麼走投無路的時候,秋子最終會找上已經五年以上沒有連絡的父母,讓周平去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在秋子的內心裡,她大概是想回家的吧,她偏執地認為父母偏愛妹妹,在電影開頭秋子與母親談話的戲裡,秋子就說母親總是對妹妹偏心,只讓妹妹上大學 (其實是秋子沒考上但她就是要怪父母偏心)、怪罪母親對自己太苛刻,所以後來讓周平代替自己將那把刀刺向母親,我想那是秋子對父母不理智的報復,秋子是極度缺乏愛的女人,她索求的遠比付出的要多,秋子的貪婪不是周平能夠承擔得起的,妹妹冬華對周平的依賴以一個青少年來說也是太沉重的負擔。
本劇是改編自2014年日本的社會事件「川口高齡夫婦殺害事件」,當年的少年被判了15年,當時少年沒怎麼關心自己的前途,只擔心自己入監服刑後年幼的妹妹會成為替代自己為母親賺錢的犧牲品(劇中的妹妹是被送到寄養家庭了),對大人已經難以抱持信任感的他,幸好本性還是個善良的孩子,新聞事件曝光後,許多人對這對兄妹伸出援手,當年的少年回頭去看之前自己犯下的事件,已經能夠感受到後悔的心情,看到新聞報導說少年在接受他人的幫助以後,萌生了想幫助與自己相同境遇的孩子的想法,這個善良的孩子要是當時好好接受教育的話,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吧,孩子,也不一定待在父母身邊就是最好的。
p.s 這部看完心情會有點低落,不是能愉快地看完的電影。劇情上有些部份太快帶過,基本都在描述秋子作為母親的行為是如何荒唐,少了對少年內心狀況的描寫是比較可惜的部分,但演員演技很棒,masami和阿部的演技自是不用多說,飾演周平的兩位演員奧平大兼和郡司翔表現也都很精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