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坂道上的家

起初我很納悶,為什麼被告在庭審時總是一言不發呢?如果真的被誤會了,應該會有最基本的情緒反應,不管是哭泣還是憤怒,總該有點反應才是,為什麼被告總是不說話呢?隨著庭審的進行,案情逐漸明朗,作為觀眾彷彿也一起參與了被告是否有罪的討論,在陪審員的意見當中,我自己最能認同的是“每個人對於痛苦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樣的”,劇中年紀稍長的陪審員總是說“我們那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憑什麼要同情被告?”我想就是這種大眾所認定的“普通的母親應該如何”的想法才會壓垮了被告,被告作為一個新手媽媽,第一次撫養孩子總是會有許多不安,她所需要的,除了實質上的‘’援手‘’之外,也需要他人的同理心。當法官唸出判決的時候,十年判決的重量對她來說或許才是解脫也說不定,她打從心底感到愧疚,並沒有想要推卸任何責任,但是內心確實是有委屈的,哪怕只有一個人也好,她希望有人能夠理解到這種痛苦,所以當法官接著說被告確實有受到旁人的影響致使承受心理壓力時,她才會情緒激動地落淚,這段法官特地看著被告的眼睛,並且點了點頭,這是法官對於這份傷痛所給予的肯定,肯定它確實存在,並且理解到了被告的心情,雖然最後並沒有給與同情判決,但這個舉動對於被告來說,已然成為了救贖。

這部劇的拍攝手法很特別,能夠讓觀眾感受到自己與女主、與被告的精神狀態達到某種程度上的重合,但同時又能以陪審員的身份一同參與討論,我自己在看的時候也跟著一起思考了對於案件的想法,我想我還是會更偏向給與被告同情判決吧!我自己也更相信母愛並不是天生而是經由學習而來的說法,愛是需要學習的,也是需要時時調整的,當你愛一個生命,就會願意為了這份責任去學習,案件中的被告透過審判已經付出了代價,那麼丈夫呢?判決結束以後,他還能邁出法庭,還能有正常的生活,他只要說一句妻子不正常了,世人便會可憐他同時失去了妻小,婆婆也許會接著鼓勵兒子再婚,而真相,會慢慢地消失在人群散去的法庭之中。

 

P.s 這篇心得對案情的描述不多,主要是我不想破梗,本劇的樂趣在於觀眾和陪審員們一同對案件抽絲剝繭的過程,這其中的心理活動以及道德判斷很有意思,不看到最後都很難明確站穩自身的立場,強烈建議有打算結婚生子的男女們都要好好看這部劇,在看的時候伴侶間可以順便彼此交流一下的想法,或許有助避雷也說不定。


arrow
arrow

    橙萱一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