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讀】鹽的代價--因為是妳所以愛妳 

讀完卡羅爾的原著小說,後勁比想像中的還要大,對比電影版,我會覺得電影拍出了小說最核心、最美妙的部分,這一部分得益於演員本身的氣質,當然也有導演拍攝手法上的加乘,劇本本身是相當精煉的,它很唯美,是螢幕上的故事,我至今仍經常想起她們瞳孔中互相映照著彼此一眼萬年的畫面。

至於小說,它給我更多的感覺是它更加有親近感,兩人的情感雖然像電影那樣產生的很快,卻不是電光石火般轟轟烈烈,而是循序漸進式的快速滋長,在電影裡兩人的公路旅行,在小說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橋段,但是在那之前,在小說裡,特芮絲與卡羅爾有過很多次氣氛曖昧的約會,而在旅行之前,特芮絲也透過對艾比吃醋確定了自己的感情。(書中的艾比真的是愛卡羅爾愛得相當深沉的好閨蜜,我很訝異我看電影時居然沒有發現!她作為女二其實蠻令人心疼的,她和卡羅爾之間感情對了但時機不對,而在時機對的那個當下,特芮絲這個天外之物就這麼以天使的姿態出現在卡羅爾面前,說真的,艾比實惨……)

書中的卡羅爾在優雅、神秘、高貴、傲嬌、之外,還多了一點暴躁(我想暴躁這部份電影是拍得含蓄了),特芮絲很喜歡看著外表優雅的卡羅爾,因為一點小事爆粗口,甚至常常因此發笑,而卡羅爾後期知道了這點以後,甚至也常常故意說粗話逗特芮絲,兩人的相處在書中是緩慢而自然的,關於愛的萌發,它不像電影有一種一見鍾情的宿命感,亦無電影畫面帶來的那種朦朧美,反倒是兩人之間真誠地互道一次又一次的我愛妳令人動容,在小說裡她們彼此其實沒有太多克制存在,真正阻撓他們的從來都是社會的框架,當她們獨處時,儘管也有不少相對無言的時候,可是特芮絲的眼神以及內心獨白都明確地在告訴讀者「她愛她」,我很難想像鹽的代價竟然會是1952年的產物,那個年代的人的愛,比起現代來說,似乎更熱烈、更勇敢。

文章標籤

橙萱一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讀】刺蝟的優雅

就像音符在時間中打了個括號,在庸俗的日常裡,人總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在此地之外、在永不之外的永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在葛內樂街七號那棟樓裡,曾經住著一隻優雅的刺蝟,荷妮女士,她不只是一棟高級公寓裡的門房,更是一位擁有高尚靈魂的智者。

這本書的題材很有意思,或許因為作者是研究哲學的教授,描寫文字的筆法雖然不是那麼漂亮,甚至因為翻譯的問題,在閱讀的時候總覺得有那麼一點不通順,但能透過閱讀去看法國人是如何思考生命這點,真的很有意思。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的那一刻你在做什麼。

文章標籤

橙萱一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宛如星辰的你

從漁港小鎮到大城市,歷經繁華也走過破敗的人生,生命最後的歸宿仍是初戀的人。
文章標籤

橙萱一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流浪的月了,原以為自己會對男女主角互相救贖的故事深受感動,感動是感動可我對女主的溫吞感到光火,世上確實有難以啟齒的事,可也有非說不可的事,僅僅是沉默,誰都無法拯救,受傷的人會持續受到傷害,而真正該受罰的人卻逍遙法外,書中反派的犯行被淡化,作品選擇聚焦在女主與男主之間微妙的關係,他們同時受盡世人的指責與無意義的憐憫,並且往後的人生被世上只有彼此的孤獨與親密感包圍,我感覺到事件被浪漫化以後那種窒息感,假使我今天是個十幾歲的青少年,或許我會對這樣的愛情故事著迷,可惜我今天已經長成了一個無趣又現實的大人,我發現自己對事件的看法,已成為書中所謂的世間上的普羅大眾了,我無法發自內心祝福他們,反而希望他們不要逃避好好面對各自的家人,可是轉念一想,怎麼逃避都是人家的自由,只要當事人幸福,旁人便無可置喙,這或許才是作者想要傳達的吧。

p.s 女主同事的心真的很大,將孩子丟給別人照顧好幾天也沒感覺,這心大到我想要是人生能活成那樣不負責任、粗枝大葉的摸樣,或許會更輕鬆吧,畢竟把擔子丟給別人,負重的就不會是自己了。

文章標籤

橙萱一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