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化學課--她說那是化學,我說那是一場屬於女性的革命


伊莉莎白•佐特,她是一位科學家,卻又不僅僅是一名科學家,1950年代的美國,沒人相信女性應該出現在家庭以外的地方,可伊莉莎白偏不,她是科學家,一直都是,哪怕在實驗室被當成打雜的使喚,哪怕她有真材實學卻只因為她女性的身份,就必須把被男性職員偷走研究成果當成理所當然,面對這一切,她從來不屈服,直到她未婚懷孕、在職場上保護她的男友意外身亡導致她被迫離職,為了獨自撫養她過份天才的女兒瑪德蓮,一次偶然的機遇讓她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她成為了料理節目的主持人,收視率爆表的烹飪節目1800開飯,那不僅僅是教無數主婦們做飯的節目,而是一趟追求自我生命意義的基礎化學課。

伊莉莎白的旅程看完我只能說大呼過癮!伊莉莎白本身就是很有人格魅力的角色,看她怎麼對抗世界、怎麼去愛她不是很理解的孩子(她生孩子的時候為了省麻醉費,生產痛到狂罵髒話,護士便把她那些髒話誤以為是孩子的名字,她的寶貝女兒瑪德蓮,在戶政系統內登記的真名叫做馬的)、看她如何對待動物,教一隻狗識字,根據牠來到家裡的時間取名為六點半,在當時只有男性的划船運動中成為了其中一名強而有力的選手……最棒的是,在她功成名就,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主持人之後,她始終不忘初心,在沒有任何研究室offer的情況下,她在掌聲中選擇走下舞台,繼續專注於她的無生源論研究,在我以為一切又要回到原點時,女兒瑪德蓮因為一個學校的家庭樹作業,又給她帶來了職涯的轉機,一個關於過去的秘密、一份關於未來的禮物!看完這本書心情變得很雀躍,伊莉莎白給我的感覺好像Doctor-X 的大門未知子,伊莉莎白身上有一股真誠的氣質,總能化敵為友,進而影響身邊的人,讓人們能夠反思自己、成就自己,你說伊莉莎白特別嗎?在書中、在1950年代,她確實可以說是相當出格的女性,可當人們問及她做這些事情的原由,我想伊莉莎白•佐特會這麼說:「我是一名科學家,我只是做我該做的。」


追記-20240122

我後來看了影集版本的化學課,以下是看劇版的心得:
看完劇版的化學課,我確實更喜歡小說,電視劇裡的凱文戲份多到有些多餘、伊莉莎白和哈斯汀秘書之間化敵為友的過程沒了,那是我最喜歡的部分,而電視劇讓一切都變得太簡單了,還有六點半,那隻毛茸茸的大狗,牠內心的獨白少了好多,牠本來是隻聰明的狗,劇版狗狗的能力被弱化很多,看起來沒有了小說裡呈現出的那種機靈,小說中的六點半甚至還曾經阻止過一起差點發生在攝影棚的爆炸案,不過劇版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在犬種方面劇組選了巨型貴賓犬,出於個人的喜好,巨型貴賓犬對我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劇裡的六點半毛好多好大一隻,看了很想想抱起來揉揉牠身上的毛)

瑪德蓮的學校生活,省略了很大一部分,在圖書館偶遇神父的機緣改成在教堂,和同學老師的相處也少了很多,另外伊麗莎白在電視台的工作過程則是省略掉了不少小細節,比如和上級之間的衝突還有多次與沃特、其他同事的談話,雖不影響觀看體驗,但小說中這些日常的劇情對人物塑造有很大的效果,劇版唯一的好處大概是影像化的攝影棚補足了文字描述不足的部分吧。

整體看完改變最大的是斯隆女士,劇版把她從婚姻失和的家庭主婦變成了爭取社區居住正義的黑人律師,如果說小說中她和伊莉莎白之間是互相拯救,那麼劇版的她們就是則是互相成就了,這部分我倒是更喜歡劇版的改編。

小說版的結尾作者將劇情停在了伊莉莎白與凱文生母的第一次見面,就在凱文生前的辦公室裡,而她們在安排好伊莉莎白在哈斯汀的新工作後,相約日後與瑪德蓮安排見面,算是留下一個小小的遺憾,而劇版改在了伊莉莎白家,同時瑪德蓮與六點半也都在,祖孫倆的見面沒有過度戲劇化或煽情的呈現,但很溫馨,一切失落的、遺憾的曾經都被補足了,瑪德蓮補齊了她的家庭樹作業,見到了她生命源頭的一部分,而凱文的媽媽,一個心碎的母親,也終於見到了未曾謀面的兒子在世上留下來的最後一個奇蹟,伊莉莎白的職業生涯更是得到了婆婆的最強後援,可以說劇版是一個比較老少咸宜的結局。劇版的伊莉莎白和小說一樣離開了鎂光燈下的世界,但她不是回到了實驗室裡繼續研究,而是踏上了校園裡的講台,這兩種結局我都覺得很好,真要挑剔的話,劇版的爽度遠遠不及小說,畢竟,沒有什麼比看到惡人有惡報更讓人爽快的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邦妮•嘉姆斯 化學課
    全站熱搜

    橙萱一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