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書札記】淺談百年孤寂

  馬奎斯被譽為魔幻寫實大師,但是這「魔幻」當中,又是如何「寫實」,我是在看完百年孤寂後才有深刻的感受。魔幻寫實,在我閱讀完百年孤寂後,我認為,應該理解為「現實中的魔幻」。百年孤寂中的馬康多,是建立在現實上描寫的,從第一代的老邦迪亞開疆闢土,在叢林中建立村落開始,馬康多逐漸由小村落,演變為城鎮,最後又衰弱為一個孤寂的死城,這中間過程,是緩慢的、是有層次的遞進,且馬康多的繁榮、隕落,皆事出有因,因果關係都相當合理。

  比方說,馬康多的繁榮,最主要還是由於香蕉公司的進駐,以及鐵路的開通;至於隕落,則是由於戰爭以及香蕉公司的遷移,這些都是百年孤寂寫實的部份,至於魔幻,我想魔幻則是在於「人」,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在小說當中,死去的人,他們會以靈魂的形式再回來,比如故事中後期逝去的吉普賽智者麥魁迪,死後就不時出現在他的書房當中,他作為邦家智慧啟蒙者的象徵,影響了邦家六代的青年才俊。邦家的男子,幾乎都在年輕時都受過麥魁迪的影響,去研究他幾乎預言未來的手稿,以及近乎科學的鍊金術。

  另一個魔幻的象徵,則是美女瑞米迪娥,這個角色相當特殊,她幾乎對邦家沒有帶來太多的影響。她美麗但卻又毫無智慧可言,瘋癲又骯髒,她的容貌害死了相當多的追求者,可謂紅顏禍水。我猜想這樣一個女性的形象,也許象徵的是才貌不能兩全的悲哀。而她最顯著的魔幻實例,則是她在一個寧靜的午後,在花園裡「升天」,身體憑空的漂浮,並且消失在天際,她是邦家唯一一個,帶著純潔之身,退離故事舞台的女人。這樣的描述,是否有所啟示?小說中曾有類似描寫,寫道瑞米迪娥雖瘋癲,但也許她才是邦家最睿智的女性,這跟第一代老邦迪的瘋癲神似,老邦迪亞也是因為研究鍊金術與哲學而發瘋,甚至被人綁在樹上,孤寂一生,但是他卻能單就憑空想像,就探求出「地球是圓的」這樣的答案,他的聰明在此,然而卻也曾將冰塊誤以為是玻璃,發出「這是這個世代最偉大的發明!」的讚嘆。這,也是他的無知。在百年孤寂當中,一個人的智愚彷若沒有個定數,正如同人的性格面向多元而複雜,由此也可看出馬奎斯對於人類的觀察,真的是觀察入微。

  還有個魔幻寫實的人物,在小說當中,幾乎與麥魁迪的影響佔同等份量,那就是透那拉。這名女性的魔幻性,在於她的紙牌預言,她的預言不及麥魁迪手稿的準確,但是卻是應驗較早的。她占卜著邦家的興衰,然而對於占卜的結果,她無力改變,她幾乎是最接近讀者的角色,也是最客觀的帶著讀者去看邦家興衰的角色,我每每都會為她的占卜而感到高興或難過,比如她曾預言過邦迪亞上校死於槍擊、以及席甘多的牲畜繁衍不絕。她溫柔的包容著邦家每一代年輕而孤寂的靈魂,即便這些男子都在成年後離她而去,她也不曾抱怨。

  百年孤寂中的魔幻因子,那得是要特別提出討論,才能感覺到它的魔幻性,否則,即便是再超乎常理的事情,百年孤寂當中,對於邦家、對於馬康多來說,甚至對於讀者,那都好像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身處其中,幾乎無從察覺這些事情的異樣,不管是馬康多曾經發生過的集體失眠症、或是香蕉公司員工的集體大屠殺。

  我對於百年孤寂當中的女性形象最為印象深刻,大概是由於邦家男子都有個同樣的性格「年輕時憂鬱而孤寂,中年時放蕩不羈,老年又轉荒涼」,這似乎已經成了一個定式,且大多不得善終,從第一代的老邦迪亞到第六代的倭良諾都是如此。然而,百年孤寂當中,女性的形象卻相當多變,有堅強實際的易家蘭、瘋癲的美女瑞米迪娥、為愛情爭風吃醋的莉比卡、亞瑪蘭塔以及與倭良諾陷入亂倫之戀的亞瑪倫塔,這些女性的形象都深植我心,就女姓的描寫,我認為雖然在小說中,女性並未扮演著主導家族命運的角色,但卻是性格描寫較深刻的一群。在此不得不提的女性形象,就是易家蘭,做為開拓者的第一代,易家蘭務實的性格,維繫著整個家族的運作,我常想,要是易家蘭同她丈夫老邦迪亞一樣瘋癲,恐怕這個家族還延續不到六代就要滅亡,在經濟上,易家蘭的動物糖果販賣給了邦家生活上最有力的支持,甚至在家族成員的關心上,易家蘭也不曾忽略過,所以即便她後來年紀很大了,依舊致力於孫子的教育,送第五代孫子亞卡底奧去羅馬求學,希望他成為教皇,只為求家族的復興,然而,邦家男子的放蕩瘋狂,宛如詛咒,我之所以對易家蘭深感同情,也是由於她的努力最終仍無法力挽狂瀾。

  雖然在前述的心得當中,我曾寫道對於邦家男子我是比較沒有興趣的。但是,有個角色,他的身世與悲劇性結局,使我對他抱持的憐憫之心,不下於易家蘭。這個角色就是第六代的倭良諾。倭良諾是第五代的美美,與無名技工的私生子。母親被迫進入修道院,因此倭良諾從小就缺乏母愛,私生子的身分又使他經常受到虐待,導致他自閉的性格,他成天窩在麥魁迪的房裡研究麥魁迪的遺稿,他繼承了所有邦家男子的性格,憂鬱、睿智、瘋狂,年少的憂鬱睿智使他得以陸續翻譯麥魁迪的智慧結晶,但他瘋狂的渴求愛情,導致與阿姨亞瑪倫塔陷入不倫之戀,愛情使他睿智的雙眼矇蔽,不顧現實,然而當雅瑪倫塔因產後照顧不當流血致死時,他終於清醒。完全解開麥魁迪遺稿的奧秘,看到這一段時,我想像著倭良諾緊握著遺稿痛哭的身影,解開家族秘密以及身世之謎的倭良諾,終於明白自己愛上的是自己的阿姨,他透過麥魁迪的預言,串連起家族六代興衰,我幾乎要為倭良諾落淚,因為我認為他是本作中最無罪的、最無辜的受害者。他的思想純潔無邪,然而卻要揹負起六代承接下來的罪孽,留給他的只有腐朽的邦家大宅,以及數不清的詛咒。打從第一代邦迪亞與易家蘭的不倫戀開始,就曾預言過他們的孩子會因為表兄妹之間的亂倫長出豬尾巴,沒想到居然是應驗在倭良諾的孩子身上,他如果作為一個無知的後代死去,大概會更幸福,然而他卻堅持解讀完遺稿,承接六代以來的孤寂與悲哀,最終他的孩子甚至因為他的憂鬱過度,在缺乏照護之下,被螞蟻啃食殆盡,倭良諾的一生,只有無限孤寂,就連生命最歡愉的部份,也都是罪過。而他所感受的強烈的孤寂,當他在閱讀麥魁迪遺稿時,身為讀者的我,也同時回顧著邦家六代,這正是馬奎斯寫作手法的令人驚嘆之處,透過倭良諾,將六代的繁雜事件與情感再度聯繫在一起,強烈的孤獨感與悲哀再一次性的回饋給讀者,留給讀者的,不只是螞蟻啃食嬰屍的觸目驚心,更多的,是綿長的哀愁,是綿長的孤寂。

 

  

 

 


arrow
arrow

    橙萱一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